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助力广大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聚焦学术成果凝练,熟悉和掌握学术论文选题、写作、发表、研究项目申报的方法与技巧,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素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高师中心”)将于2023年11月1日至11月6日推出“高校教师学术论文写作及项目申报(人文社科类)专题研修班”讲座,本期研修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参加人员另行选拔,诚邀各高校教师报名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修对象
高校一线教师、科研管理部门及研究机构人员、院系科研负责人及秘书、硕博研究生等,人数不限。
二、研修安排
研修时间 |
研修主题 |
主讲专家 |
形式 |
11月1日 9:00-11:00 |
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选题、申请与研究的几点体会 |
祝继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直播 (回放至6日10:00) |
11月1日 14:00-16:00 |
优秀学术期刊论文的发表及若干标准 |
范皑皑 北京大学 |
现场授课+线上直播 (无回放) |
11月2日 9:00-11:00 |
学术论文选题与常见问题 |
程絮森 中国人民大学 |
直播 (无回放) |
11月2日 14:00-16:00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文社科论文与项目纵横谈 |
张晶 中国传媒大学 |
直播 (回放至6日10:00) |
11月3日 9:00-11:00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体会 |
朱志荣 华东师范大学 |
直播 (回放至6日10:00) |
注:11月1日下午线下授课地点为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教二楼103室
三、研修方式
研修班以现场授课、线上直播+回看方式进行,研修课程由高师中心委托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平台组织实施。
手机端:下载“优学院2.0”APP登录学习
学员用户名: gs +报名手机号(如:gs15011111111)
学员初始密码:Gs123456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400-610-7808
注:11月1日8:00后可登陆学习平台测试。
四、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10月31日16:00。
(二)报名方式:个人在线报名和单位集体报名两种方式。
1.个人在线报名
学员可登录报名网址或扫描二维码,注册后报名、缴费、填写发票信息,缴费成功视为报名成功。
2.单位集体报名
(1)学员登录报名网址或扫描二维码,注册后报名,提交单位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通过并统一缴费后视为报名成功。
(2)单位可填写《集体报名表》(见附件1)集中报名。
3.在线报名网址:https://gqpx.cnu.edu.cn/ssdtrain/
4.报名二维码:
五、培训费用、缴费方式和发票
1.培训费:599元/人
2.在线个人缴费:学员登录报名系统,选择“个人缴费”进行线上付款。
3.单位统一缴费:学员登录报名系统,选择“单位统一缴费”,由单位管理员在平台审核通过后,单位统一汇款完成缴费。持集体报名表的单位由单位统一汇款进行缴费。
汇款时请备注“论文写作及项目申报”,汇款信息如下:
收款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账户信息:0200007609088208634
银行信息:中国工商银行紫竹院支行
4.发票信息:
(1)个人缴费发票:以学员在报名系统中填写的发票信息为依据开具培训费电子发票,并发送至学员预留的邮箱中。
(2)单位汇款发票:单位将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码、联系人姓名、手机号、邮箱等信息填写到报名系统或发到邮箱:ctt20200909@163.com,高师中心将开具电子发票发送至单位联系人邮箱中。
六、结业证书
学员至少完成全部课程75%的学时,可获得高师中心颁发的电子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将依据报名方式由高师中心发给各高校人事处或个人,该研修学时可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七、联系方式
1.联系人:崔老师、桑老师
电话:68901805(工作日8:30-11:30,13:30-16:30)
2.网络平台使用技术支持电话:400-610-7808
3.报名系统技术支持电话:68902839
附件: 1.《集体报名表》
2. 专家简介
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2023年10月24日
专家简介1----祝继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荣获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和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专家简介2----范皑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家庭教育、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学术出版与传播等。北京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担任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兼职副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监测和效果评估” “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低龄留学与高中国际化”“高学历人才集聚地区过度教育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等科研项目。在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重要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市软科学博士论文奖、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等。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学校运营与管理研修班(SOMIS)学术导师。
专家简介3---- 程絮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数字经济与商务协作实验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元宇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信息学博士。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MIS Quarterly、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等国际SSCI期刊以及顶级学术会议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SSCI论文6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 担任过15本SSCI期刊编委。获得过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青年成果奖,中国信息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与青年创新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一等奖等。
专家简介4---- 张晶,中国传媒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基地首席专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始人和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美育与文明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专家。学术兼职有: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等。出版有《美学与诗学—张晶学术文选》(六卷本)、《美学的延展》等近20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等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曾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重要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重大项目、北京市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等研究课题。自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简介5----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等,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曾经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等。先后出版过《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审美理论》《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等专著10余部,并主编“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八卷本和“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等,其中《中国艺术哲学》被译成德语、韩国语、英语、俄语和法语出版。主要学术成果曾获得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