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增强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特别是新上岗的研究生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高师中心”)于2022年9月21-25日成功举办了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理工科)高级研修班线上讲座。来自11所高校的475名教师参加了研修学习。研修班邀请到的授课专家为清华大学黄永峰教授和殷雅俊教授、北京大学万有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肖志松教授。
黄永峰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和体会》为题,从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政策变化、科学问题属性、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拟解决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申报书撰写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和大家分享了申报经验和体会。针对部分老师在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黄永峰教授线上进行了解答和交流。
殷雅俊教授以《学科的有机融合与师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题,结合自己的研究体验,以生动形象的例子向大家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之美,诠释了科学、艺术的统一与学科间有机融合与创造性思维激发的重要性,开拓了大家的思路,启迪大家对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深度思考。
万有教授以《走进研究生的世界——与青年导师共话师生关系》为题,阐释了导师的基本职责、研究生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如何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导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及导师行为规范等内容,结合案例针对如何处理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大家进一步提升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科学防范矛盾、直面矛盾、解决矛盾,为师生事业成功提供基本保证。
肖志松教授以《加快新时代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为题,介绍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际,与大家分享了经验做法,并就加快新时代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针对研究生教育,肖志松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中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治理体系与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要以学生为本,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温度与规范性。
本期研修班专家团队实力强劲,专家们立足各自领域,结合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起到了很好的答疑解惑效果;针对如何进行学科融合,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参训学员对能够解决当前遇到困惑,教学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高师中心作为桥梁和纽带,将持续地为学员和专家搭建立体化、多维度的学习交流平台,急教师所需,解教师之惑,为教师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