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 助力高校教师聚焦学术成果凝练,掌握人文社科论文写作方法、技巧与策略,提升论文质量;深入了解期刊选题标准及注意事项,科学选择投稿期刊,提升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水平,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高师中心”)于2022年7月15日至18日推出“编辑与学者视角下的人文社科论文写作与发表高级研修班”线上直播讲座。
培训班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四位讲座专家。名刊编辑和资深学者构成的专家团队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学术写作与发表的盛宴。
北京大学刘曙光教授做了题为“期刊编辑视角下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的讲座,从期刊编辑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学术论文的内容分类以及目前写作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性,“题好一半文”,从题目的八大分类谈到如何发现问题、确定选题、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就期刊与编辑、读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阐释,并在作者、摘要、参考文献、语言等方面给出了积极建议,学员深受启发,反响热烈。
清华大学叶富贵教授以“学术论文研究与写作”为题,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选题的原则和技巧、学术表达的要素与方式、文献研究、写作与发表等方面做了真诚分享,叶富贵教授作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的主编和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在交流互动环节,学员踊跃提问,叶富贵教授耐心解答,现场研讨氛围浓厚,学员们收获满满。
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教授做了题为“研究范式变迁与国内经济学、管理学学术写作与发表的关键点”的讲座,杨万东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与编审经验,从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现状出发,围绕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从寻找和设计有价值的选题、做好文献综述、论文创新性、论文结构的建构以及论文写作和修改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娓娓道来,鼓励学员们养成论文写作习惯,从日常积累中提升写作能力。杨万东教授语言诙谐幽默,讲座内容宏观与微观结合,给学员们诸多教益。
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做了题为“学术写作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从学术写作中的常见问题、重新审视学术写作的意义、提高学术写作能力和文献综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好教师是教出来的,好学者是写出来的”,领悟写作、热爱写作、学会写作,张斌贤教授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和体会指出了学术研究中广泛存在的观念误区,厚积才能薄发,鼓励学员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学术积累奠定丰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字字珠玑,句句入心,对学员们日后从事研究、发表论著大有裨益,大家纷纷在直播间留言赞誉。
本期的四场名家讲座从编辑和学者的双重视角出发,在人文社科的论文选题思路拓展、学术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给出了诸多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坦诚分享,真诚交流,干货满满,成效显著。
培训班共有11所高校报名参加,各学校报名总人数为441人,直播间气氛热烈,得到参培学员以及各高校的高度评价。